“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演讲稿精选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2016年12月,受××民政厅邀请,我回到了冰天雪地的大西北,采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之所以用“回”这个词,是因为,我本身就是多少人,土生土长的多少人。
但这次采访却让我认识了与过往印象中不一样的家乡。
在十多天的采访中,我走访了博尔塔拉、克拉玛依、吐鲁番、喀什和乌鲁木齐,与各地民政局工作人员、一线地名普查员深入交流。
沿着×民政人地名普查的足迹,走了不到他们行程百万分之一的路,但这足以让我重新审视这片广阔而多彩的土地。
×地名用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向我展示了一个从历史长河的古丝绸之路中款款走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焕发勃勃生机的大美×。
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阿拉山口市。
2010年,我到访过这个边陲重地。
那时候,阿拉山口还没有设市,仅仅是一个陆路口岸,距离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也就从北京西二环到东四环那么远。
整个阿拉山口口岸区域内最高的建筑是4层的出入境大厅。
那里自然环境恶劣,一年中有300多天刮着八级以上大风,所以所有的建筑物都门窗紧闭,路上更是人烟稀少。
整个口岸回荡着火车行驶的“哐哧哐哧”、中外铁路换轨的“铛铛”以及大风过境鬼哭狼嚎的风声,那副场景特别像西部大漠电影里的边陲。
没有生气,也没有活力。
而仅仅6年后,我采访地名普查再次来到阿拉山口,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但在行政区划上由一个口岸变成了阿拉山口市,更有了一个拥有4万人口、300多条地名信息的城市真正该有的样子,一个进出口货运总量达1400万吨、进出口总值达450多亿美元的口岸真正该有的样子 ……
【文章共1294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