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悟:知行合一,善谋善为
【收藏】 作者: 黑荫贵 来源: 学习时报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伟人名字)从陕北梁家河的山村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经历了各个层次的领导实践,在各个岗位上都扎实践行着一名(名称)员的誓言。
今天,他带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进行着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古老的东方智慧能够走上世界舞台大发光彩。
为什么十八大以来短短的五年,(伟人名字)作为党的领袖治国理政能够取得这样的佳绩?这就必然联系到他在陕北的七年知青生活。
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伟人名字)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体会,我别的不打算多说,只说一下陕北的苦。
苦也是方方面面的,我们集中说一个字“吃”。
吃是一个简单的字,一个“口”一个“乞”,对于当年的陕北人来说,那真是拿口在乞讨。
那时候,陕北人见面说“吃上吃不上?”“能吃上吗?”“你吃上救济了吗?”,还有的说“哪里去寻吃的?”在我们插队那几年里,一个“吃”就把老百姓给制住了,就是饿肚子,这一点(伟人名字)也说了。
那个时候的陕北老百姓,你问他梦想是什么,他会说:“我的梦就是能够随便吃上馍馍,这就是梦,这就美的不得了了。
”我们1969年去的时候,基本上见不到粮食,起码半年没有粮食。
现在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
我跟我儿子讲,我儿子都不相信,说“怎么可能?”还有一个,陕北人常说叫“受苦人”。
谁不愿意当享福人,咋说叫“受苦人”呢?要是叫“享福人”不就不受这个苦了吗?叫“受苦人”,说明当时陕北的“苦”是深入骨髓的,是让人绝望的,是老百姓都觉得命中如此的。
这就是当年的陕北,就是历史的真实。
就是这样一个陕北,敞开博大的胸怀接待了 ……
【文章共1292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