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书稿子>> 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提高廉洁意识,服务公司发展——《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    】【以稿换稿】 

为提 高和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
       通过几日的阅读,使我对廉政的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廉洁意识。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名称替换)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
       回溯中国历史的长河,“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
       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
       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_的私德。
       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一、以民为本、顺应民心。
       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德治与法治关系。
       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
       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

【文章共2669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