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观后感4
【收藏】 作者: 黄庭坚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
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
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
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
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
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
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
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
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
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
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 ……
【文章共1650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