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的知识有基本认识是合格党员的标准之一,而且需要在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感受党的理论、知识、文化和意义。
近期,有幸阅读了叶永烈所编著的《红色的起点》,这本书围绕党成立之初关键时期的建党护党过程进行详尽描述。
结合我从各类党课的学习和对党的历史的知识积累,从本书中再一次感受到了(名称替换)成立至壮大的必然性和历史性,也重新审视了在那个年代各类(名称)人的选择和净化。
物竞天择,群星璀璨,那一片历史的天空将会永远庇护着广大的坚信共产主义的(名称)人。
党的一大这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实际上在准确时间上有着不同看法,我个人倒是不觉得有多重要,更多的是党史学者的专业态度。
但是对于酝酿、准备、赴会、躲避、立言、成志的过程,却让我有着更多的思考。
荷兰人马林,是一个受到列宁同志重托的共产国际代表,他为中国人民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大前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里,刊登了李大钊的《布尔式维主义的胜利》,形成了北李南陈的格局,1918年8月“二十八画生“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着对他后半生思想转变、对整个中国翻天覆地意义重大的职业—图书管理员,也是那时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处女作《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
钱玄同从宣武胡同找来了抄碑人周树人写下了狂人日记。
那个年代是在滚滚浩瀚烟尘中的一瞬,但是在中国长远的历史上已然是一段无与伦比的士人江湖。
在谭嗣同、梁启超等先驱的大义说法引领下,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北大校长蔡元培、史语所所长傅斯年 ……
【文章共1934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