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严以修身”的几个问题(很有用的参考范文)
【收藏】 作者: 稻香老农 来源: 公文帮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
其中,“严以修身”是起始、是前提、是基础,离开了修身,“三严三实”所要求的其它方面内容就难以做到。
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须从“严以修身”开始,不断打牢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根基。
一、深刻认识“为何修”严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领导干部为什么要严以修身。
严以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严以修身一直是安身立命、为官理政的价值基因和不变底色。
早在西周时,就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汉代更是把德治与礼治置于治国首位,选官的重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
修身文化还可以见诸各个学术流派,如儒家经典《论语》指出的“政者,正也”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为政者自身行为端正的重要性。
此外,修身文化在诸多名人身上也得以传承和弘扬,比如屈原、诸葛亮、范仲淹、包拯、于谦、海瑞等清官廉吏为后人传颂,正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始终正心修身、提升境界,传承了穿越时空而不朽的修身文化。
严以修身是(名称)人的价值底色。
(名称替换)始终注重思想建设和党性修养。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要从思想上建党,要求党的干部在各方面包括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模范。
十一届某次会议后,邓小平同志提醒全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 ……
【文章共3442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关于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 下一篇:浅谈“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