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城市书房功能提升的调研报告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近年来,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城市书房,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但在精准服务、市场化运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市委政研室围绕提升城市书房功能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市自2017年起实施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投用城市书房×座,其中城市区×座、县城×座、总数居全国前列,总建筑面积多少万平方米,藏书多少万余册,阅览座席多少余个,持证读者多少万人,形成了城市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但在运营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提供阅读服务不精准。
一是图书更新不及时。
新书供应少,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尽管每年市财政拨付多少万元图书更新费用,但分摊到多少个书房后,数量十分有限;图书流转慢,城市书房与市图书馆间图书流转较少,仅靠读者自然流转,市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利用不充分。
济南市整合市内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打破了不同行政体制下图书流通的壁垒,实现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
二是差异化精准供给不足。
对读者需求仅依靠馆情分析仪排行榜数据和意见簿,难以精准掌握读者需求;图书资源配置不精准,没有因地制宜结合书房周边人群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图书。
上海市探索“图书馆+书店”模式,读者可在新华书店内,将选中的书籍经书店工作人员当场制作成图书馆馆藏书籍借阅,实现了“你看书、我买单”。
三是开放时间不够灵活。
虽然我市城市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但存在开放时间与读者阅读时间 ……
【文章共2910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关于全市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下一篇:关于全市青年人才公寓建设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