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关注 守望成长
【收藏】 作者: 刘海银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陈东强说:《麦田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能在“管与不管”这个逼仄的巷道和广阔的天空找到微妙的平衡,那就是教育的精妙。
教与学就像一组平行线,看似永不相交,实则不离不弃。
一、农民式耕作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农民是最主要的身份。
农民的耕作方式烙印在人的潜思想里,他们顺应天时,耕田播种,施肥耘地,除草杀虫,收获金黄,颗粒归仓。
在田地里默默耕耘,收获春秋。
老师就是农民,对待孩子可谓用心、全心、费心、专心、操心。
从清晨走进校园的第一刻起,巴不得不浪费每一分钟,从读书、写字、练习、巩固、展示、反馈、评价,全程管理。
从怎么坐、怎么走、怎么吃、怎么笑,严格监督。
从播种、发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倍加呵护。
学生就是老师眼里全部的庄稼,心里全部的星星。
老师所有的欢笑与泪水都洒在这片土地,一茬一茬,一年一年。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管。
二、牧民式放养那所谓不管,有点像牧民的放养。
牧民哼着小调,放马南山,马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想吃就不吃,胖瘦高矮自由生长,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老师只管带你进草场,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老师均衡撒泼雨水,学生自由选择吸收。
三、守望式成长以上就是管与不管,管则管得太死,不管则放得太松。
管得紧,让人压抑,不利于呼吸生长;放得松,让人放任,缺乏人性关怀。
虽然农民的细心耕作和牧民的自由放养都是亘古千年的生存之道,但面对新时代新教育,还是要试图能否找到一个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作为教师,我觉得,就是要充 ……
【文章共1326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