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心得体会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小 中 大】【以稿换稿】
斗柄回寅,大地回春。
还有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徜徉在春节的喜悦气氛之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更是成为全民追捧的新晋“网红”,吃汤圆、猜灯谜,一些地方和企业更是别出心裁,想出了许多元宵节新的“打开方式”,尤其是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链的影响,今年倡导、鼓励公众就地过年的新形势下,传统风俗更有温馨的滋味。
无论时代怎么变,新习俗始终在创新中丰富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因此让团圆有了更为幸福的感悟,让家国情怀有了更为温暖的厚度。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
司马迁在西汉时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中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佳句,孕育了“中国情人节”的浪漫情怀。
过去提起元宵节,不过就是吃汤圆、看花灯,到了今天,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气氛越来越浓,反映出的是中华儿女“文化自信”越来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地方过年时的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式微,节日的仪式感有所淡化,过年的丰富内涵难以彰显。
说到底,就是大家所说的“没年味儿”了。
其实,大家如果有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传统节日的热度在中华大地不断上升。
比如冬至节气,大家会在朋友圈中送“安康”,朋友之间都会问上一句“吃饺子了吗”。
而且,随着时代潮流变化,人们也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例如重阳节古人多是登高、赏菊,如今不少“80 ……
【文章共1559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 上一篇:欢度上元佳节心得体会2篇
- 下一篇:欢庆传统元宵佳节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