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秘书稿子>> 应用材料>> 研究探索

研究探索

关于加强对单位“一把手”监督的思考与探索

收藏】  作者: 佚名  来源: 作者原创 【    】【以稿换稿】 

“一把手”在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一个辖区(单位、系统)的发展、党风政风建设和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乃至干部队伍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手”所处岗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
       《党内监督条例》着眼于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把“一把手”列为监督的重点。
       纵观近年国内、省内发生的重大腐败案件,涉及“一把手”的占比很大。
       这些人位居“第一”,手握重权,往往因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利益熏心,淡忘宗旨,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思想上民主意识差,搞“家长制”,独揽大权,特权意识浓厚;财务管理上乱开支现象较为严重,“一支笔”审批难以体现公心;工作作风上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干部选拔上任人唯亲,提拔裙带;生活上挥霍公款,追求享受,见利忘义。
       反腐败的实践反复证明,凡是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进而走向腐败。
       即使是原本德才兼备的人,当他的权力失去控制时,也完全有可能因私欲而腐败。
       尽管各地在积极探索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但体制机制不能跟进,存在监督缺位、乏力等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
       “一把手”常常掌管人、财、物以及职位、机会等重要资源的分配权。
       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一把手”以“老大”自居,自恃特殊,不能廉洁自律,不能自觉接受监督,认为监督是挑毛病、找茬子。
       班子成员怕沾上“不团结”之嫌,不愿说;中层干部怕影响进步,不敢说;群众觉得说了又没用,不如不说,这很容易使”一把手”成为“上管不着、下管不了的”监督死角。
         对监督的认 ……

【文章共2818字,精选参考范文,仅供学习借鉴】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